以下是含有肺阻塞的搜尋結果,共50筆
肺阻塞或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在民國113年,死亡人數已超過6000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4日發布一項針對1240名肺阻塞者的調查報告。這些患者中,高達61%都有心血管共病,提醒患者戒菸,遠離致命風險。
台灣40歲以上民眾肺阻塞(COPD)盛行率高達9.5%,推估患者超過百萬人,但部分民眾可能因症狀不明顯而未就醫診斷治療。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廣「一分鐘登階358」概念,1分鐘內爬50階為標準值,超過80階則表示肺功能佳,若未達30階則為高風險族群。
根據統計,慢性肺阻塞長期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名,每年將近5000人因而死亡。除了使用西藥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去痰藥之外,其實中醫也有很多藥材可幫助改善病情。天寶中醫診所院長陳霖光醫師近日診治數名慢性肺阻塞患者,結果顯示多種中藥對緩解病情有很大幫助,包括栝蔞、杏仁、貝母、款冬花、桔梗、五味子、黨參、熟地黃等等。其中病患黃先生原本連爬上2樓都會喘,中藥治療後不但咳嗽痰喘改善許多,甚至還可騎腳踏車去運動,可說療效明顯。
廚房油煙對健康危害相當大,不亞於二手菸。醫師胡皓淳指出,煮飯產生的油煙是隱形健康殺手,長期吸入會刺激呼吸道並損害肺部功能,除了可能引發慢性咳嗽、支氣管炎及氣喘惡化、肺阻塞外,還會大幅提高肺癌風險,普通的窗戶通風是無法完全排除危害的。
暑假期間,許多民眾喜歡外出爬山,醫師提醒,高海拔地區氧氣稀薄,任何人都可能因缺氧誘發「高山症」,典型症狀為頭痛、噁心、嘔吐,可透過藥物預防高山症,注意避免劇烈活動、喝酒和吃安眠藥;若症狀持續甚至加劇,出現呼吸困難,應立即下山。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台灣因癌症、心臟病、肺炎、腦中風、糖尿病等疾病,就奪走了成千上萬條寶貴性命。營養師透露,最新研究指出,一些看似難以預防的重大疾病,背後有驚人的共同點,就是錯誤的日常飲食習慣,其中台灣成年人平均每日鹽攝取高達9~10克,是建議值的2倍以上;食用加工肉品則與大腸癌息息相關。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營養師薛曉晶表示,研究發現,不論是癌症、心臟病、肺炎、腦中風、糖尿病等國人十大死因,背後都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就是錯誤的飲食習慣,如果能將每日鹽攝取降至5公克以下,或少吃加工肉品,就能明顯降低高血壓或大腸癌發生的風險。
台灣火力發電全開,嚴重空污被批逼民眾用肺發電,環境部長彭啟明近日在立院答詢時被問到空污問題,竟稱家庭主婦煮菜也是空污來源,讓網友全都傻眼,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忍不住吐槽,胸腔醫學會有推出「空氣污染手冊」,他剛好就是該手冊的編輯,推薦官員不懂的話可以上網免費下載閱讀。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再起,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他遇到某位疑似確診的病人,因為咳嗽太過嚴重的關係,竟在猛咳後聽到胸腔傳來「啪」的聲音,接著右胸就出現劇痛,檢查後才發現患者竟是肋骨斷裂的情形。
台灣登山風氣盛,不少人有登百岳目標,具備充足的醫療知識至關重要。有網友分享,高山症或情緒緊張時可使用氧氣製造機,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醫師曹玉婷說明,遇到高山症或高原反應,氧氣製造機可作為輔助,但不建議一直使用,正確做法是感到不舒服時就下山,以降低不適感,或事前先服用預防性藥物,更為妥當。
從指甲可以看出身體健康情況,出現凸起直條紋、白色橫條紋、白斑、變薄凹陷、易斷裂等情況,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營養師高敏敏指出,不同的指甲症狀有不同的健康情況,可以試著吃進正確的營養素來改善,像是出現白斑,可能是壓力大、勞累導致,應補充鋅和維生素C。
月牙不見代表身體健康出問題?不少人都有這樣的迷思,醫師張適恆指出,大部分時候沒有月牙,是正常的,但如果全部手腳指都沒看到,可以考慮檢查一下是否有貧血或腎臟問題。此外,月牙變成紅色、指甲上出現多條粗細不一黑色直條紋,就要留意是不是身體出現狀況,如果出現變色與黑甲症,要及時就醫。
87歲周遊(阿姑)和小10歲老公李朝永恩愛甜蜜,今年要邁入結婚47周年,第二任前夫張育安驚爆臥病在床,目前在加護病房插管,阿姑對此向《中國時報》感慨,前夫其實4年前就差點病危,幸好有救回,她在1年多前有去他家探視,「他都不認識我,還說一些都聽不懂的話,心裡真的很難過。」她基於道義每個月匯1.5萬元生活費,已經行之多年。
歌手方大同於21日離世,享年41歲,今天(1日)消息曝光,讓粉絲相當震驚、難過。據了解,方生前曾因氣胸問題而多次住院治療。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稍早發文表示,一次氣胸就有六成機會發生第二次,之後發作會越來越容易。他也提醒,有3種情況會造成氣胸死亡的高風險。
許多民眾認為喘、咳、痰只是小感冒,但若症狀長時間未改善,可能是其他健康問題的警訊。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肺部慢性發炎的疾病,不僅影響肺功能,還可能引發心血管共病,進一步增加心臟病風險。
在台灣有超過84萬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每年奪走6000人性命。COPD急性發作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痰液增加症狀,導致氣流阻塞,加重呼吸困難,還可能面臨心臟衰竭、肺炎、肺栓塞等惡化情形。醫師指出,約半數COPD患者即使接受標準治療,仍會經歷急性惡化,而研究顯示生物製劑可降低惡化發生率。
國內目前仍處於流感流行高峰期,台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黃仲儒表示,近2周流感併發重症的患者,都沒有打流感疫苗,眾多患者中,有一名為67歲的退休公務員,堅信運動可以強健身體,不需接種疫苗,沒想到染流感後併發重症,在加護病房治療8天才康復出院。
根據研究指出,肺阻塞位居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每年死亡人數近300萬人,目前台灣肺阻塞病人面臨著高死亡率、高住院率、高惡化率及高共病率的「四高問題」。高雄醫學大學與彰化基督教醫院攜手開發能預測肺阻塞病人急性惡化的AI模型,對預防急性惡化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意義。
照護失能或年長長輩要注意,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收治2名車禍臥床及中風患者,因呼吸急促、發高燒被送急診,檢查發現分別是因假牙及花生卡進右上肺葉支氣管,且研判事發超過1周,醫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出異物,搶回性命,醫師提醒,此類患者吞嚥功能退化,照顧時要更加小心注意。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位居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每年死亡人數近300萬人,我國2023年則有6000人死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進行全台千名肺阻塞病人普查,發現不抽菸者的中重度肺阻塞惡化風險下降29%、心血管惡化風險下降22%,呼籲正在吸菸的民眾,無論是否正面臨肺阻塞疾病,都應盡早戒菸。